巫山县图书馆

巫山县图书馆于 1992 年成立,是公益性事业单位,位于广东东路 333 号 “两心四馆” 综合楼一、二、三、五层 。2018 年被评为 “国家一级图书馆”。

馆内面积超 5000 平方米,设有书刊借阅、少儿阅览、报刊、电子阅览及体验厅、残障阅览、老年阅览、多功能报告厅等多个功能室,有 400 余个阅览座椅,日接待量达 1000 余人。现有馆藏图书 9 万余册,实现全辖区 26 个乡镇街道总分馆制全覆盖与一卡通通借通还。2017 年建成的 24 小时自助图书馆,全年无休免费开放。该馆常年开展多样阅读活动,助力书香巫山建设,是民众获取知识、信息的关键场所 。


重庆市九龙坡区图书馆

重庆市九龙坡区图书馆于 1978 年成立,前身为区文化馆阅览室 ,如今是国家一级图书馆。它坐落于杨家坪西郊支路 19 号,紧邻重庆动物园,与桃花溪相伴。重庆市九龙坡区图书馆是面向社会全年免费开放的大型公共图书馆,是九龙坡区重要的知识信息枢纽和精神文明基地,紧邻重庆动物园、毗邻桃花溪,为全体社会大众提供图书借阅、展览讲座、阅读交流、文化休闲等全方位、多层次的文化服务。

重庆市北碚图书馆

重庆市北碚图书馆坐落于缙云山下、嘉陵江畔,前身为 1928 年由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创办的峡区图书馆 ,1945 年 11 月定名为北碚图书馆。馆舍面积达 10055 平方米,馆内设有期刊阅览室、公共电子阅览室等 17 个服务窗口,能提供 20 余种基本服务项目,周开放时长 68 小时,年接待读者 60 余万人次,书刊外借 35 万册次。

多年来,北碚图书馆打造了 “碚城同读一本书”“缙云文化大讲堂” 等特色活动品牌,年均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 300 余场。自 2017 年推进 “总分馆制” 建设,建成多个城市书房、微型图书馆等,还通过线上平台提供便捷服务,让阅读触手可及。


大渡口区图书馆

图书馆按照“图书馆总分馆制”示范项目“五个统一”的标准切实推进了项目创建工作,成效显著。建设完成本区“1个总馆+8个分馆+若干基层服务点”的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,实现“一张网一张卡”的市、区、镇街三级与重庆公共图书馆“一卡通”通借通还服务,有效整合了资源,实现了共建共享;进一步完善了区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提高了本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,使文化惠民政策落到实处。

重庆市渝中区图书馆

渝中区图书馆,历史悠久,底蕴深厚,其前身为创建于1921年的重庆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图书馆。

渝中区图书馆于2011年启动“总分馆体系建设”项目,建立起以1个总馆、5个直属分馆、30个社会分馆、30个漂流站、19个阅读驿站、11个“巴·掌书”借阅柜为主要构成内容的总分馆服务体系,将公共文化服务延伸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。2012年5月,渝中区图书馆第一批加入重庆市公共图书馆“一卡通”服务,实现了与重庆图书馆、主城区公共图书馆之间的图书通借通还,并逐步实现“一卡通”服务在渝中区总馆、分馆的全覆盖。2021年12月,渝中区图书馆成功对接重庆图书馆“川渝阅读一卡通”平台,成为重庆市首批接入该平台的区级公共图书馆,实现了跨地域、跨层级的文献资源共享,有力助推川渝地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。


重庆市渝北区图书馆

渝北区图书馆 1987 年始建,2017 年新馆在仙桃街道百果路 55 号落成开放 ,建筑面积 10754 平方米 。拥有纸质图书近 40 万余册,报刊近 1000 种,数字资源近 50TB 。馆内设有 16 个免费服务窗口,像报刊阅览室、少儿阅读中心、视障阅览室等,服务项目多样,涵盖借阅、自修、资料查阅、读者活动及培训等 。该馆采用 “借、藏、阅、网” 一体管理模式,形成特色藏书体系,还开通新媒体服务,无线网络全覆盖 。先后荣获多项称号,积极推动全民阅读 。

业务范围

我司以总分馆制为核心

构建覆盖全民的文化服务立体网络

打通图书馆、文化馆公共服务"最后一公里"

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服务效能提升,

推动文化学习成为全民生活方式

 

案例覆盖全国10余个省份,服务200+行业客户

具备省、市、区县、街道/社区五级整馆建设经验

成功交付高校图书馆、博物馆、24小时城市书房等多类型项目